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

交‧流

都巿人,特別是年青新一代,近年很習慣用上「孤單」、「寂寞」、「空虛」、「失落」這些字眼,面對這些流行的詞彙,我一直都心存疑問,到底它們從何而來? 為何廣泛地散佈在青少年的內心世界?

近二十年來,我們的通訊設備越趨成熟,由大哥大到IPhone、由寫信到電郵、由相冊到facebook、由日記到xanga、blogger等等。這些新科技,都是將人與人之間距離拉近的發明,亦是使我們溝通更便利,交流更直接的媒介。

當初接觸這些媒介,我們都很雀躍,不停按、不停send、不停forward、不停reply、不停comment....我們看到msn有朋友online,就好像親眼見到他一樣;看到facebook有朋友送酒,就好像剛與他喝完東西一樣;讀過朋友的xanga日誌,就好像跟他談過心一樣,還可以留言、還tag、還hug、還kiss....

最近,很多遊澳歸來的朋友跟我說,很懷念澳洲的生活,很不習慣甚至不適應香港的節奏,很想再回到那遍富有神祕色彩的國度。真的,澳洲看似很大,但一點都不大。即使朋友間沒有msn、沒有internet、沒有無限任傾任send電話服務,但奇怪的是,我們都很close,都很親切。你可以突然有一天,在距離城巿幾百公里外的小鎮,重遇數月前分道揚鑣的好友,大家把酒談歡;你可以突然有一日,從新認識的朋友口中,聽到你另一個朋友的消息,原來他們各自在早前已經結識;你可以跟對方斷絕通訊了半年之後,某一天他致電給你,說收到你近來的消息,知道你身處何方,並打算前來跟你相聚....說真的,即使澳洲很大,通訊設施不太發達,但卻不會阻礙感情的交流,友情的延續....

相反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,人與人的距離卻很遠。朋友間在街上遇到,卻不知該說甚麼;接到來電,卻一片自我保護,生怕對方有不詭之圖。但明明平時在電郵中有講有笑,在msn有來有往,在xanga有留言有回覆,在facebook還hug、kiss,簡直是甚麼都出齊了....但到了現實,相方卻如陌路之人,談不上甚麼好友、甚麼知交。

好友Hugo跟我說過,如果朋友間相處的時候無dead air,大家才算是好友。
我卻認為,即使出現dead air,大家都沒有感到難堪,反而享受那種沉默,感受對方的身體語言,切入對方的存在空間,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。

如果真正的感情流露,可以盡在不言、淡然似水、沉默若金,此等超越物質世界的精神交流方式,會是多麼的美妙?

2 則留言:

  1.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,在於人心的不健康.
    科技越是發達,情況越是嚴重.
    君不見古時人情味有多濃厚?
    嘆一句,人心不古呀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天涯何處無芳草!由於通訊的發逹影響了人類的群性發展。你看電視劇電車男就知道了。他在網絡裡表逹流暢,高談闊論。但在現實裡,當他面對別人時,話到口邊,卻怎麼也講不出來。這就是網絡帶給人類的弊病。用真心交友吧!天涯何處無芳草?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