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晨,我回母校取文件,再踏上這條走了許多年的路。走著....走著,百感交雜。我聞到路旁的老樹散發出一種清淡的花香;受到橋面的微風吹動我薄薄的衣領;隨著途中的境物緩慢地卷入眼簾,感覺既是似曾相識,又如同陌生。
我赫然發現,原來我們的母校環境相當不錯,既座落繁忙都巿之中,又彷彿處於世外桃園之境。一別數年,校旁也新增了新建的寵物公園、新落成的屋邨。果真是「上水新巿鎮,鴻立聚昌」。
今早,與一班中三同學在粉嶺賣旗,才發現這些小師弟小師妹本質很好,很容易相處;他們或許不是文文靜靜的學生、也不是學業非凡的少年,但他們有著的卻是靈活變通的個性,永不言敗的精神。
記得賣旗的多名學生中,有的起步很害羞,不敢向人募捐;有的三五成群,不懂分頭行事;有的選址獨特,遠離人群。起初有同學跟我訴苦,說沒人賣旗,又說人們都有旗在身,很難「散貨」。後來我在旁鼓勵,亦為了讓他們明白其實「難」只是借口,更為他們「清減存貨」,與他們作良性競爭,一邊加入賣旗的工作,一邊跟他們「鬥快」,看誰先賣完一張。結果20分鐘內,他們發現我所賣的旗是他們3個人的總和,也就無話可說,認真積極起來。原來使他們上進的原動力,是鼓勵與帶領,而不是我們常採取的指責與放棄。
面對這群學生,彷彿看到了昔日的自己。
世界有很多種人,我們正是不受重視的一群。我們學業平平,品學皆「憂」、但古靈精怪,懂得靈活變通;我們詭計多端、經常作反,卻創意無限,突破框框。我們不是主流的模範學生,所以教育我們的方法,也不應是同一套方法。我們需要的,不是千夫所指的責罵,不是強權帶領的指導,不是冷嘲熱諷的對待。我們需要的,是背境相同的好榜樣、體諒及給予我們機會的老師及家長。我們是特別的一群,並不是壞透的一群。
與他們短短一聚,我內心產生了很微妙的感覺。畢業多年,今天比較清醒的我們,就像從前比較迷茫的他們。然而我們嘗過了很多經歷,無形中算是找到一條屬於這一群的出路,一種生存的方式。故此,應當承上啟下,將心比心,與他們共同努力,發揮愛健忠勤訓勉,昂揚建設香港精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