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把「家」這個觀念看得特別重,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幾個有血緣關係的人聚在一起,更重要的是頭上的幾片瓦、牆邊的幾塊磗築成的一個那怕只有幾百來呎的小房子,都值得人們像隻螞蟻般去勞動,耗盡畢生的精力死命的幹活,為的就是到一天頭髮白了、皮膚皺了的時候,供完這一個重千斤萬擔的蝸居,讓自己、讓子孫在這個城巿裡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。
在大陸,無數的人離鄉別井,兩口子在城巿中拼命的打滾,不吃不喝不拉不睡的忙著就是為了儲個錢來付房子的首期,即便是生了孩子,也只好餵哺幾個月就送回去老家讓兩老顧著,免得被小寶寶弄得分身不下妨礙了賺錢。
為了這個家,他們犧牲了與子女相處的時間。幾年後房子買了、把孩子都接過來的時候,才發覺孩子嚷著要見的竟然是鄉下的婆婆爺爺,至於在小孩子眼中的這個人...充其量只是個一年來看過自己一兩次的阿姨,而「媽媽」這個名字諗上去,還不如婆婆的親。
用「蝸居」這個詞來形容現代人與房的關係,實在精闢到有點悲哀,有時候我們為了擁有一個「家」,幾乎是賠上了一個家呀!
其實讓我們感受到安全、溫馨的,並不應該是那四道泠冰冰的牆和幾片磗瓦,別把一個房子看得太重,一個真正溫暖的家是築在心中的,而不是架在背上的;只怕是有一天賺到了錢,買下了最金碧輝煌的房子,你什麼都不缺,唯獨缺了一個家,那有何用?